地雷蜂的筑巢习性解析
发布日期: 2025-06-09

地雷蜂(学名:Vespa basalis)是一种攻击性较强的胡蜂科昆虫,因其蜂巢受到干扰时会群起攻击,如同“地雷”般危险而得名。它们对筑巢环境有独特偏好,通常选择隐蔽、干燥且避风的位置。
野外环境中,地雷蜂常将巢穴筑于土坡、岩缝或树洞中。尤其青睐废弃啮齿类动物的地下洞穴,会利用原有结构扩建成蜂巢。在人类活动区,它们可能选择墙缝、屋檐夹层甚至空调外机等人工空隙筑巢。
筑巢过程始于春季,蜂后单独寻找合适地点后,用咀嚼木纤维混合唾液构建初始巢室。巢体呈灰褐色纸质结构,随蜂群扩大逐渐形成层状结构。成熟巢穴可达篮球大小,内部包含多个水平巢脾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地雷蜂具有巢位忠诚性,若旧巢未被破坏,次年可能有新蜂群在原址附近重建。在南方地区,温暖气候可能促使它们全年活动,冬季仍可见小型巢穴存在。
发现地雷蜂巢时需保持10米以上安全距离,其警戒范围可达巢穴周围5-8米。专业消杀人员建议在夜间低温时处理,此时蜂群活动性最低。切勿自行用火烧或棍棒捅刺,可能引发群体攻击导致严重蛰伤事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