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?
脑出血 脑干出血 出血 段传志 假性 脑膜 外伤性 失禁 脑溢血 毒犯 形迹可疑 伏击 小金发布日期: 2025-07-03

蛛网膜下腔出血(Subarachnoid Hemorrhage, SAH)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,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。它是中风的一种类型,约占所有中风病例的5%-10%,但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,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。
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,约占所有病例的85%。其他原因包括动静脉畸形、外伤、血液病或药物滥用等。动脉瘤是血管壁的异常膨出,通常在先天或后天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,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能破裂。
该病的典型症状是突发剧烈头痛,患者常描述为"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"。伴随症状可能包括恶心、呕吐、颈项强直、意识障碍、癫痫发作等。部分患者在出血前会有警示性头痛,即少量出血导致的轻微头痛,这被称为"哨兵头痛"。
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依靠CT扫描,在出血后24小时内检出率高达95%以上。如果CT结果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,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。进一步的确诊和病因检查通常需要CT血管造影(CTA)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。
治疗分为紧急处理和病因治疗两个阶段。紧急处理包括控制血压、预防血管痉挛、降低颅内压等。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动脉瘤的手术干预,包括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。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再出血风险,提高预后。
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较多,包括脑血管痉挛、脑积水、癫痫、电解质紊乱等。其中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,多发生在出血后3-14天。因此患者通常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密切观察至少两周。
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点是控制高血压、戒烟限酒、避免过度劳累等。对于有动脉瘤家族史或已发现未破裂动脉瘤的人群,应定期随访,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。一旦出现突发剧烈头痛,应立即就医,争取最佳治疗时机。